淡海新市鎮是淡水交易的熱點。其實位於新城鎮和淡水老市區交界處的新春街,也是CP值相當高的選擇之一。除了生活功能成熟,區內大部分都是10到20年的中古建築。與淡海新市鎮和紅樹林捷運站相比,房價略低。根據最新資料,今年1月的平均單價是19.4萬,所以很多人搬到了這裡。新春街所在的新春里在淡水42里中,人口排名第五。
按照淡水區地政事務所彙整的新興新民新春街生活圈大樓和華廈的房價,109年1月的平均值為19.4萬元,與淡海新市鎮23.3萬元、紅樹林生活圈35.1萬元相比,更加平易近人;公寓部分為15.8萬元,也略低於淡水捷運生活圈平均17.5萬元。
信義房屋新春店店長徐瑞陽觀察到,這裡20年左右的中古屋,平均成交價格在每坪20萬左右,如果是17-18萬的物件,不管是2房還是3房,都很受歡迎。
在新興新民新春街生活圈中,CP值較高,也體現在人口的增長上。據新北市民政局最新統計,109年2月淡水區人口17萬9514人,與107年同期16萬9996人相比,3年內增長近1萬人。再者,109年2月淡水區各里人數,約9000人的新春里排名第五,僅比第四名差不到20人。
徐瑞陽說,新春街附近的物件雖然有新建案例,但大部分都是房齡10年,20年左右的中古屋,是淡水地區最早成型的建築聚落,除了生活功能成熟外,公設比低於新成屋就是這一優勢之一。實際上,民國90多年來,這個地區只有一個新興里,因為人口高達2萬多人,才會分為現在的新春、新民、新義和新興里,也分為新興新民新春街生活圈。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分析,淡水地區具有捷運的終端效應,房價相對便宜,使得市場接受度高。此外,近年來,建築商一直專注於淡水的物件,這使得更多感興趣的購房者會注意到淡水。其中,新春街10多年前蓋了很多房子,除了當年的公共設施比例沒有現在高,形成了誘因。現在買房的業主需要換房賣房子,讓供應更多,這也是這個地區繼續受到關注的原因。